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杂志精选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现状与研究进
TUhjnbcbe - 2021/4/10 15:09:00

新型冠状病*的流行现状与研究进展

陈运春1,柯海霞1,邱聪颖1,*燕1,蒙夏玲1综述,胡建东2△审校

医院:1.检验科;2.内科,

新型冠状病*(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肺炎(COVID-19)对整个世界乃至人类健康体系造成了巨大影响,目前对SARS-CoV-2甚至冠状病*的了解还不够充分。

1流行病学

冠状病*是一类包膜RNA病*,冠状病*的系统分类为冠状病*科,属于冠状病*属。由于冠状病*有广泛宿主特征,以及其自身的复杂基因组进化结构,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重组和遗传变异,呈现出生物遗传上的多样性。新亚型和新的冠状病*不断结合存在,使该冠状疾*至少能够同时发生一种跨越亲属型的感染,预防和早期治疗困难较大[1]。

冠状病*在各地甚至世界上的感染极为普遍,通过飞沫传播,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是其感染的高峰期[2]。已知的冠状病*共有6类,其中4种人冠状病*(HCoV-E、HCoV-OC43、HCoV-NL63、HCoV-HKU1)通过感染上呼吸道细胞而导致感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SARS-CoV)导致致命性肺炎是因病*感染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病死概率大约为10%;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病*(MERS-CoV)引起病*性肺炎是因冠状病*直接感染肺不带纤毛的细胞,病死率一般为30%左右。

SARS-CoV-2通过感染下呼吸道导致COVID-19,传染源主要是患者,无感染症状的人也可能是传染源,消化道等[3-5]传播方式尚不清楚,人群的易感性较高。目前公认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以及密切接触,其他传播方法及其条件还没有直接的证据来支持其传播性[5]。从疾病传播性的角度看,早期发热患者一般体温不高或正常,轻症发热患者感染病例较多,传染性明显增大,对行走传染源的防控难度大大提高。QIU[6]研究表明30%~60%的COVID-19患者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症状,但其传染病*的能力并不低,这些隐性感染者也很有可能直接引发新一轮的疫情。

2临床表现与症状

不能忽视SARS-CoV-2在患者体内越来越长的潜伏期,可能在无症状的情况下,存于患者身体内数周或者更长时间[7]。有研究报道潜伏期为21~24d[8-10]。病*传播性与SARS相近,*性比SARS轻。无症状者、轻症者、重症者都有传播性,特别无症状者难以防控。

COVID-19患者主要症状:全身发热、乏力、咳嗽。少数患者症状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及严重腹泻。轻症患者临床仅表现为低热、无力等症状,无急性肺炎表现,老年患者及患有慢性基础病的患者预后差。感染SARS-CoV-2可能会导致轻、中、重型呼吸疾病,主要包括严重感染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性出血和感染性休克等。部分COVID-19患者早期发病并不凶险,但后期又突然加速,患者迅速进入多器官功能衰竭状态。有专家指出,导致此情况的原因是“炎症风暴”,其实质为细胞因子风暴,也叫高细胞介质性疾病,是一种免疫反应,可能是由疾病自身或针对潜在的疾病治疗所致,结果可能会引起脓*症样反应,并可导致多个系统的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导致细胞因子大量释放,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器官衰竭的一个重要原因[11]。

3病原学

3.1研究进展有实验室在年1月7日检测了患者肺泡灌洗液、咽拭子和血液等标本,从1例阳性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这种病*后取得该病*基因序列,并在电镜下显示了典型冠状病*形态。COVID-19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为一种新型的冠状病*,以前未被人类发现[12]。

3.2对病*的消杀对SARS-CoV-2[17-18]的认识主要来自SARS-CoV和MERS-CoV,该类型病*对温度及紫外线敏感,56℃30min、75%乙醇、乙醚、含大量氯仿的消*剂、过氧乙酸及其他氯仿等脂溶剂都能有效地灭活该病*,氯己定则无法有效地将其灭活。

3.3对病*的检测目前主要采用病*分离及核酸扩增的方法检测,最好是在抗菌治疗前收集血液培养标本,以判定引起肺炎及脓*症的病因,但勿为收集血培养标本而延迟抗微生物治疗。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特点是特异性高、敏感性强,为SARS-CoV-2鉴定提供了高精度、快速的检查方法,并为防控疫情提供了有效的流行病学信息[19-20]。疑似感染病例具以下之一者即可确诊:(1)呼吸道标本或血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ARS-CoV-2核酸阳性;(2)做呼吸道标本或血标本病*的基因测序,结果与已知的SARS-CoV-2序列高度同源。

但SARS-CoV-2变化各异、患者个体差异等都影响了结果的报告,也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存在大量的SARS-CoV-2无症状感染者且其比例不明[21]。据报道,目前核酸检测阳性患者仅有50.8%,但CT首诊COVID-19患者的诊断精确率为87.0%,且检查快速,肺部发现率较高,在评估COVID-19患者治疗效果的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22-23]。

有研究认为,在全面应对COVID-19疫情时,SARS-CoV-2核酸检查的假阴性问题可以从各个流程的关键环节着手,以降低核酸检查的假阴性,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检查结果[24-26]。钟南山院士建议,对COVID-19疑似患者同时进行流感病*检测,结合临床症状、图像资料和流行病史,实验室检查可以有效地对COVID-19患者和正常群体进行检测。

重型/危重型COVID-19病例的多种生物标本检查可以提高SARS-CoV-2阳性检出率,降低SARS-CoV-2假阴性率[27]。对于COVID-19中重度患者,可以监测细胞因子水平(炎症因素),这也被认为是年流感、年SARS事件、年H1N1流感大流行及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中病*导致死亡的原因,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认为这种症状与H1N1之间的关联证据不足。

4防控策略

人的嘴唇、鼻腔、眼睛中黏膜细胞均含有AGE2,SARS-CoV-2与此受体结合,侵入细胞内部,传染性强。

4.1防止传播的措施(1)对从疫区回来的人员应加强健康检查,早发现,早隔离。注意个人卫生,少出门,少去人较多的地方,出门带口罩。避免接触COV-ID-19可疑患者或患者接触过的物体。勤洗手,特别是在直接接触患者或其环境后;避免在无防护措施下接触农场牲畜或野生动物;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应注意咳嗽的礼仪(保持距离,在咳嗽时用一次性纸巾或衣物盖住口鼻,洗手)。(2)医护人员的防控。一级:医用外科口罩、乳胶手套、工作服、手卫生,可戴医用防护帽;二级:一级防护加医用防护帽,必要时加护目镜;三级:二级防护加面屏、护目镜、鞋套[28]。

4.2西医疗法[17](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加强治疗,保证热量充分;注意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生化和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有条件的可行细胞因子检查,复查胸部影像;及时采取有效的氧疗;目前尚无证实有效的抗病*方法,可试验α干扰素的雾化;抗菌药物的治疗。

(2)对重型和危重病例的治疗:在对症的基础上,积极地防治并发症,进行基础疾病的治疗,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对于COVID-19患者,应慎用免疫增强剂,对炎症因子水平高的患者来说,适量使用激素会降低炎性反应,降低“炎症风暴”的危险,从而降低病死率,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用体外净化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恢复期血浆疗法。

4.3中医药防控COVID-19属于中医疫病范畴。钟南山院士认为,中药治疗对COVID-19早期患者,尤其是对轻度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1)观察阶段:表现乏力,伴胃肠不舒服,推荐藿香正气胶囊;如临床表现为无力伴发热,推荐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剂(颗粒)等。(2)治疗期(确诊病例):可用清肺排*汤治疗。结合多位医生的临床观察,清肺排*汤适用于轻症、普通患者,对危重者的救治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使用。

清肺排*汤的基础药物由麻*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泽泻9g、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苓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g、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藿香9g。中药传统饮片,水煎服;早晚各1次(饭后40min),每天1付,温服3付为1个疗程。

轻型为寒湿郁肺证和湿热蕴肺证,推荐的处方参考文献[17];普通型分湿*郁肺证和寒湿阻肺证,推荐的处方参考文献[17];重型分疫*闭肺证和气营二燔闭肺证,推荐的处方参考文献[17];危重型有内闭外脱证,推荐的处方参考文献[17];恢复期分肺脾虚证和气阴二虚证,推荐的处方参考文献[17]。

5小结

COVID-19疫情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COVID-19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9]。目前病*溯源工作还没有结束,尚不能准确判断此次SARS-CoV-2的危害,这次疫情的最终去向还未明了。因此,有效地控制COVID-19疫情、治愈感染的患者并减少病*感染人数、减少由疫情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略

文章来源:《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由

1
查看完整版本: 杂志精选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现状与研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