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这里是大庆防护最严密的重症病房,ldq
TUhjnbcbe - 2021/2/17 18:21:00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疫情当前

医院防护最严密的重症病房

是救治确诊患者重要战场

在这里

医院的医护工作者

打响了一场众志成城的疫情阻击站

医院派遣两批1名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上“战场”

“只要患者转危为安,我们冒点风险又算得了什么”“在里面遇到紧张情况需要处置,有时候顾不上那么多,我们无法保证自己一定没有被感染。”医院的医疗小组成员,医院ICU副主任医师和院里护士曹雪娇、顾航,值了重症患者被转运来后第一个班。其中一名患者,呼吸窘迫已经非常明显,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血氧饱和度仅能维持85%。“我们立即抢救。经过调整HFNC的参数,充分气道湿化、痰液引流等治疗措施,患者血氧饱和度升高至96%,情况看起来稍有好转。可是病*性肺炎重度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患者远远没有脱离危险。晚上11点多,患者再次出现呼吸窘迫,血氧饱和度下降,我们必须立即对其进行气管插管,辅助机械通气。”金鑫说,曹雪娇、顾航两个人反应很快,她们将患者床头放平,调试呼吸机,一系列操作下来,金鑫完成了气管插管,使得气道分泌物尽量少的暴露在空气中。紧接着,顾航、曹雪娇马上固定插管,为患者吸痰。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监护仪报警声停了下来。“这时候,我们才有时间互相检查一下防护装备是否完整。”这次事件后,很多人都问金鑫他们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到哪里不舒服。通过空气飞沫都能感染病*,气管插管相当于将气道开放。“只要患者转危为安,我们冒点风险又算得了什么?”这些天,重症患者的病情一直不稳定,轮守的每个医疗小组都在努力救治,一刻不敢放松。一名患者腹泻,大便弄到了衣服和床单上。在没有湿巾的情况下,护士曹雪娇用卫生纸沾着清水为患者清洁肛周,安慰她不要紧,医院护士给粪便消*。患者嘴里、鼻子里有分泌物了,她就像照顾婴儿一样轻轻擦掉。护士顾航因为来ICU,临时给孩子戒了奶。来这里的第二天早上,她就着凉流鼻涕,但她说什么都要坚持到岗。她戴着口罩尽量不低头,怕低头时鼻涕流下来没有办法擦。每次交完班后,她都捧着杯子一直喝热水,说这样能很快好起来。护士魏爽的姥姥去世了,妈妈怕她分心耽误工作,直到完成救治任务被隔离的时候才告诉她,魏爽没能见姥姥最后一面。医院医院的队伍里,只有两名男医生,金鑫便是其中一个。防护设备紧缺,防护服做不到因人而异。身高1.84米的金鑫,只能“缩”在比自己小一圈的防护服里。动作稍微大一些,都可能出现身体的暴露,特别是坐下的动作,更是得小心翼翼。加上前后交接班的时间,每个班值下来要6个小时。当他走出隔离区,终于可以坐下想喝杯水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弯不下腰了,僵硬得像一根竹竿,要靠同事的搀扶和简单按摩才能正常行动。因此,被同事们戏称为“竹竿医生”。据了解,截至2月8日,医院先后派遣两批1名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支援医院,协助该院建立起了ICU病房,提供了血滤机等重症抢救设备,为该院医护进行了感控、检验技能培训。其中一人为护理管理专家,协助完善隔离病房管理及相关制度。目前,省级专家、医院ICU主任王舟也入住医院工作,负责危重及住院患者诊疗方案研究制定。

医院4学科两批次12名医护人员紧急到位

“那一刻,医院的战友们都过来了,大家的劲儿是往一处使的”

“还好,我担心的都没有发生。”2月9日,记者拨通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慧妍的电话,她正在隔离宾馆内,接受14天的医学观察。陈慧妍所说的担心的事情,便是自己的老毛病了。今年42岁的陈慧妍患有甲亢,压力大,休息不好的时候,身体就会发出预警,心慌,手抖,浑身没劲儿。担心自己在救治一线身体出现状况,她偷偷给自己加大了药量。“关键时刻,不能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掉链子。”陈慧妍说话很幽默,也很爽朗。1月1日,医院第一批医疗支援小组成员,陈慧妍和其他5名同事来到了医院,与两名护士同班。“她们都还是孩子,我得把她们安全带回来,危急时刻不能让她们有危险,不管心里压力多大,都得一脸淡定。”说到这里,陈慧妍情绪有些失控,在电话里哭了起来。其实,陈慧妍口中被称为“孩子”的护士们也都是“80后”。一句“孩子”也道出了陈慧妍的担当。在ICU病房里,有什么急、难、险的处置,陈慧妍都会让她们避开,自己动手操作。痰液是新冠肺炎患者的传染源之一,接触后被感染的风险大大提高。病房里,一名患者痰液过多需要处置,陈慧妍为患者吸痰,痰液喷溅在陈慧妍的防护屏上,她没有躲,依旧进行完了整套操作。“不仅是呼吸的气溶胶、痰液,血液、粪便都是传染源,在病房里,你要总和这些东西打道,往哪里躲?”陈慧妍说,虽然至今想起这些事,心会有余悸,可在救治现场,真的没有时间想是否危险,因为医护的责任永远就是救人!好在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战友们的陪伴。在危险的时候,这份情谊超越了院际间的界限。一名体重较重的患者便秘,肚子胀得厉害,浑身管路多,周身水肿,陈慧妍决定为其灌肠,这是缓解胀肚最有效的方法。可是,患者又不能翻身,该怎么办?在不动患者体位的情况下,只有将患者抬起来。“那一刻,医院的战友们都过来了,大家的劲儿是往一处使的。”陈慧妍说,患者排出了很多粪便,喷溅得到处都是。没有人嫌脏,大家动手一起清洁现场。在救治一线这些天,陈医院没有重症监护经验的护士如何采血气,调整呼吸机操作等。ICU病房物资紧缺,医院带去血气针、呼吸机过滤器、肠胃营养泵等物资。长时间穿着隔离服,不能穿脱,不能上厕所,防止“意外”发生,陈慧妍他们都穿着纸尿裤。“谁也不会笑话谁,因为大家都这样。先保证患者安全,之后再收拾自己吧。”不能喝水,汗水每天又都湿透衣襟,导致陈慧妍身体严重缺水,“我的脸就像树皮,都不敢照镜子”。虽然在宾馆隔离,但是陈慧妍还会坚持跳操,她说这样才能让自己尽快恢复体力,以备再战。据了解,截至2月8日,医院已经选派重症医学科、神经重症医学科、心内重症医学科、新生儿重症医学科两批次4组12名医护人员进行支援,并根据救治需要,不断充实和调整支援队伍。

医院学科4批次16名医护人员前来支援

出发前递交“火线入*”申请,能战斗在一线很自豪

“2月日凌晨1点,我们终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昨晚8点到12点的值班,真是一场生死时速。一个患者呼吸衰竭进行性加重,高流量吸氧已经不能满足氧合需要,必须气管插管。虽然我脸上戴了N95口罩和护目眼镜,与患者近距离面对面接触,仍存在痰液喷溅和气溶胶传染的风险,不得不又戴上面屏保护。麻醉、镇静、肌松,护士张雪动作干净利落,我置入喉镜片、挑起会厌、暴露声门、气管插管顺利插入。史晓菁马上帮我固定口咽通气管、连接呼吸机。我们是配合了多年的老搭档,在这个分秒必争的时刻,感谢她们都在我身边。”这是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高亚楠战“疫”日记中的一部分。

1月0号17时52分,高亚楠接到命令:医院需要支援,马上收拾随身物品,向医务科报到。半个小时后,高亚楠跟另外两名护士——医院汇合。出发前,高亚楠做出了人生中重要的决定:郑重地向*组织递交了“火线入*”的申请。

“我和爱人两地分居,无牵无挂,我年轻,精力、体力、经验都具备条件,需要重症人冲的时候,我们必须上!”高亚楠说,虽然做好了准备,可真正的“战场”却永远不是风平浪静。

ICU里的患者病情变化很快,有一名患者血压不平稳,需要增加静脉通道,可是年龄大,血管条件极差,浑身找不到适合留置针的血管,高亚楠决定深静脉穿刺。

“护目镜上了哈气,眼前一片雾气腾腾。两层防护手套外面,还要戴一层无菌操作手套,严重影响触摸定位。”高亚楠凭借经验,最终置管成功,当直起腰的时候,汗水已经湿透了肩背。

“史晓菁的手长时间戴手套后过敏起红疹,又疼又痒,让人看着都心疼。我把照片发给主任张桂霞,主任难过极了,差点掉眼泪,一再叮嘱我们要忍耐,千万不能因为瘙痒弄破防护手套。”高亚楠说,难是难了点,但是能够在一线和战友们并肩作战,她很自豪,“和我一起来的张立志医生,一米九的个子,防护服没有适合他的尺寸,每次值班他只能站着,弯腰就会露出腰和脚踝。院领导经过慎重考虑,不得不让他回去,换了高长奎医生。没能战斗到最后,他遗憾极了。”

“来这里的第二天早上,我们仨一觉醒来,发现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里是大庆防护最严密的重症病房,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