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和秋冬季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指南
一、基本知识1.水痘。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2.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特点是传染性强、传播速度较快,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密切接触传播。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流感病*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局部暴发或大范围流行。3.诺如病*。诺如病*传播途径多样。接触感染诺如病*的病人,比如处理病人的呕吐物或排泄物,通过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传播;也可通过食用和饮用被病*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诺如病*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无需治疗,休息2-3天即可康复,少数患者因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进行治疗。目前无疫苗和特效药物。4.其他感染性腹泻。其他感染性腹泻是指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这组疾病可由病*、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其流行面广,发病率高,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主要症状为腹泻,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因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5.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6.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在秋冬季发病较多,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中暴发。人感染后多可获得终身免疫;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10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7.麻疹。麻疹病人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病人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患病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至7日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至7日,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二、预防要点1.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2.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3.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4.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5.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6.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7.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直接用手触碰公共设备或设施表面,加强手卫生,勤洗手或者使用手消*剂。8.避免接触猫狗、禽鸟、鼠类及其粪便及排泄物,一旦接触,一定要洗手。9.发现死亡或可疑患病的动物,不要触摸,应立即报告。10.其他传染病防控知识可在绵阳市卫生健康委或绵阳市疾控中心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