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PTA刀尖上的期货博弈
TUhjnbcbe - 2020/8/4 10:28:00

PTA:刀尖上的期货博弈


本报 叶青 北京报道


PTA价格正在经历一场动荡的博弈,逸盛、恒力和翔鹭三大现货巨头占据市场份额的60%,近期启动联合减产,扭转PTA价格不断创新低带来的长期亏损局面。三大巨头开始推行一种新的合约结算模式,以成本定价取代原先市场定价机制。就在三巨头抱团挺价之时,竞争对手却在悄悄出货。


6月4日其下游不少聚酯企业就收到了正式的邮件:如果不签订新协议就停止发货。此消息一出,不仅在行业内引起广泛讨论,而且对PTA期货价格走势也形成支持。自联盟成立起到现在,PTA价格不到10天已上涨200元以上。


然而,以往其它产品的价格联盟都鲜有成功者,这次似乎也不例外,正当下游企业还在气愤地指责这种行为时,有人已经开始借着价格联盟托起的价格出货,主力合约1409放量之后近3个交易日出现微跌。下游需求不振,市场并不看好产能过剩的PTA价格联盟能够成功。


海通期货分析师殷奇伟接受采访时表示,本周前3个交易日PTA走出了价格横盘震荡、持仓量不断减少的行情,这是较为标准的多头获利回吐行情。他同时指出,从近期盘面持仓情况来看,价格联盟三巨头应当暂时不会出货,如果有出货的,应当是没有参加价格联盟的公司,如珠海BP、虹港石化、桐昆等。


价格联盟难抵产能过剩


2013年PTA全年走势以震荡下跌为主,许多企业陷入亏损境地。然而,2014年产能过剩加剧、需求依然萎靡等继续钳制市场。


据了解,2014年计划投产的PTA装置量超过1400万吨,实际估测也在1000万吨左右,产能增幅超过30%。可以预见,新增产能大量涌入市场将加剧市场恶化。


正是由于产能过剩,PTA厂商为了避免长期陷入亏损境地,进行了一定的联合:逸盛、恒力、翔鹭三家大厂提出了废除原合约(以现货均价确定结算价)而采用新合约(以成本定价)进行PTA销售的方式。就现在情况而言,联合后PTA工厂开工率下降、现货减少,更有贸易商囤积,所以PTA价格上涨较快。


“现在主要的三大PTA厂商产量占了60%左右,所以短期不宜做空,不过如果有迹象显示开工率重新提升,我们会考虑做空。PTA产能是很大的,什么时候厂商自己卖空套保入场,估计涨势就到头了。”上海某期货资管部杨经理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


杨经理表示,我们估计期货多头很大部分就是这三家企业的力量,今年上半年实在跌的太惨了,厂商才会团结起来减产自救,至于同盟何时瓦解,我们也只能耐心等待。


殷奇伟认为,以前PTA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由于PTA产能过剩,各个厂商只能在成本线上进行生产。现在三个巨头厂商进行了联合,其它PTA厂商是否真心加入联盟很难说,因此能否长期影响价格走势还不能确定。


然而松动似乎来得很快,盘面的走势考验着价格联盟的稳定性,趁PTA三巨头联手挺价之际,有人在6800元/吨一线偷偷放空PTA1409合约,进行卖出套保。


南华期货化工分析师袁铭认为,短期来看联合肯定会支撑PTA价格,但是这种价格联盟未必能坚守,PTA毕竟处于供应过剩的格局,成本定价难以长久维系,这场闹剧或将以PTA1409合约的瞬间暴跌收场。


殷奇伟分析说,6月5日收盘持仓63万,然后逐日减少,分别为59万、58万、54万、50万。其实,现在PTA企业并不是套期保值的主力,现在参与套保的主力应该是聚酯工厂、贸易商,他们套期保值有较强的获利目的,而不仅仅是保值。


殷奇伟还指出,从企业角度讲,一起赚钱是最好的,但是垄断合法性就是个问题,另外垄断组织内部往往会出现貌合神离者,这也对垄断的形成构成很大威胁。寡头垄断是个博弈,垄断成功价格就会大幅上涨,垄断失败价格就会大幅下跌。


缘起棉花涨价


市场人士认为,联盟能否长期影响价格尚不确定,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PTA联盟企业由于涉嫌违约已经遭遇下游企业大范围抵制——福建已有6家、江浙已有17家聚酯企业发表联合声明。相关企业的举动再一次将PTA行业推向风口浪尖。


短短3年时间,PTA市场就从盛世转为“剩世”,产能过剩矛盾日益凸显。经历了2013年市场低迷之后,2014年产能仍在快速释放,PTA深陷熊市格局。其实,PTA产能扩张缘起2010年棉价大涨带动的化纤以及整个纺织服装市场火爆。


2011年初,PTA价格上涨至12400元/吨的历史高位,暴利的存在导致PTA行业产能在此后两年间大幅扩张。随着新装置建设的陆续达产,PTA行业迅速进入了产能过剩。


据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3月PTA社会库存达到166万吨的年内高位后持续回落,四季度降速加快,12月降至全年最低点。2013年变化正好相反,1月份库存处于最低点,随后逐月走高。


对此,袁铭认为,进入2014年,PTA行业再次迎来新一轮产能增长高峰,使得整个行业身处产能过剩周期的泥潭中,盈利机会渺茫。生产企业今后将不得不经常实施限产保价措施,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产能急剧扩张带来的供应压力,但并不能改变整个供应过剩格局。


“上游厂商采取保价措施我们可以理解,毕竟现在整个行业都在亏损运行。但是不经过双方协商,单方面撕毁年度合约的行为,我们无法接受。如果上游厂商仍然一意孤行,我们只能对违约的PTA供应商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同时,降低某些PTA供应商合约比例乃至取消。”福建某聚酯厂市场部王经理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据王经理介绍,其实近年来在国内期现货市场上,上游产业联盟保价的现象并不少见,只不过现在微博的出现使得这些消息更快地被外界得知而已,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新的结算体系对PTA企业减少亏损有利,但对下游企业不利。如果以成本定价取代原先市场定价机制,肯定会遭到下游聚酯企业的反对。对以前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互信不复存在。毕竟,按新定价模式,PTA企业的价格风险会转移至下游聚酯行业,使得下游企业盈利减少,加剧上下游矛盾。


对此,殷奇伟认为,通过期货市场拉抬,现货市场囤积,通常能在某些时候导致价格大幅偏离其合理水平,但是这种情况通常难以持续2个月以上。这样做也会产生严重后果,会导致下游产品大幅涨价,转移成本,落后产能难以淘汰;其次,下游采购的合约货可能会有一定减少;另外,由于行业联合的产生,博弈会增多,PTA价格的波动性可能增大。

1
查看完整版本: PTA刀尖上的期货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