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25例新冠肺炎死亡患者临床分析因肺部黏液
TUhjnbcbe - 2024/8/19 16:23:00
中科医院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2/

2月25日,预印本期刊MedRxiv发表了医院的论文《25例新冠病毒肺炎死亡患者的临床分析:中国武汉一家医疗中心的回顾性研究》(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25deathcasesinfectedwithCOVID-19pneumonia:aretrospectivereviewofmedicalrecordsinasinglemedicalcenter,Wuhan,China)。论文通讯作医院感染科主任龚作炯。

该论文梳医院年1月14日到2月13日期间25例死亡病例,并分析了其临床记录、实验室检测结果和胸部X光或肺部CT结果等。评估结果显示,死者的平均年龄为71.48岁,平均病程为10.56天,所有患者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这表明肺部是新冠病毒最主要的靶器官。

在这项研究中,90.5%的患者出现PCT(降钙素原)水平升高。PCT是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结果表明细菌感染可能是加快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另外,患者死亡前CRP(C-反应蛋白)和SAA(血清淀粉样蛋白A)升高的比例分别为85%和%。CRP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它在宿主防御抵抗入侵的病原体以及炎症中起着重要作用,而SAA是一种血浆蛋白,在炎症过程中转运脂质。这两项指标升高表明新冠肺炎死亡患者存在严重的炎症级联反应。

25名死亡病患的一般临床特征:均患有基础疾病,其中16例有高血压,10例有糖尿病,8例有心脏病,5例有肾脏疾病,4例有脑梗塞,2例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有恶性肿瘤,1例有急性胰腺炎。本文均为MedRxiv图

研究总结称,新冠肺炎患者最常见的器官损伤是肺和心脏,其次是肾脏和肝脏。年龄和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是新冠肺炎患者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另外细菌感染可能也是加快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营养不良在危重症患者中很常见。

针对论文中“25例新冠肺炎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的研究结果,作为通讯作者的龚作炯接受DeepTech深科技采访时表示,这些患者是窒息而死,因为肺里有大量的黏液,氧气无法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输氧也无法吸收,最后就窒息。其病程发展跟很多因素有关,包括呼吸支持方式和时机,也与早期预警有关,当然跟基础疾病的轻重更相关。现在要建立一个预警的评价体系,以便能更早、更主动地干预,才能降低病死率。

“临床死亡原因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衰竭”的结论,同样出现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系教授刘良与其团队对于新冠肺炎逝者遗体的解剖报告里面。

日前,刘良团队在《法医学杂志》发表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报告内容为一例系统尸体解剖肉眼观察结果。

该研究团队指出,死者肺部损伤明显,肺肉眼观呈斑片状,可见灰白色病灶及暗红色出血,切面可见大量黏稠的分泌物从肺泡内溢出,提示新冠病毒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

该病例因“多发性脑梗死”入院后第13天经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入院后28天死亡,临床死亡原因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衰竭”。

“新冠肺炎重症有个突出特点:小气道中黏液非常多,粘稠度很高,阻碍气道通畅,因而造成继发感染,以及更加严重化。”在2月27日广州医科大学举办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上,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提及,就新冠肺炎重症而言,在小气道清除黏液是重要研究对象,现在还没有解决,正在想办法解决。

延伸阅读:

刘良团队首份新冠遗体解剖报告:肺纤维化及实变没有非典严重

在法律政策允许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第一例、第二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工作已于2月16医院完成。2月16日至2月24日,医院病理科王国平教授领衔的华中科技大学病理团队完成了9例遗体解剖。病理学专家卞修医院团队,也已完成2例新冠肺炎遗体解剖。

日前,刘良团队将其中一例尸体解剖观察预出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下称“《报告》”)发表于《法医学杂志》年2月第36卷第1期上,论文收稿于2月24日。通讯作者除刘良外,还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周亦武、任亮。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外,作者还包括湖北崇新司法鉴定中心、上海公安学院的工作人员。

《报告》内容为1例系统尸体解剖肉眼观察结果。研究团队指出,死者肺部损伤明显,肺肉眼观呈斑片状,可见灰白色病灶及暗红色出血,切面可见大量黏稠的分泌物从肺泡内溢出,提示新冠病毒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

该病例因“多发性脑梗死”入院后第13天经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入院后第20天复查CT显示:双肺散在斑片状感染病灶,较前进展,考虑“病毒性肺炎”,原气管腔内分泌物已消失。入院后28天死亡,临床死亡原因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衰竭”。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由新观患者死者尸体穿刺取样获得的组织局部病理学改变提示,新冠肺炎的病理特征与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患者出现的病理特征非常类似。

但《报告》此番指出,从此例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来看,肺部纤维化及实变没有SARS导致的病变严重,而渗出性反应较SARS明显,这可能与此例患者从确诊到死亡仅15天,病程较短有关,有待更多系统尸体检验资料及组织病理学验证。

2月27日,在广州的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上,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谈及新冠肺炎病理特点时同样提到,新冠肺炎和SARS不同,有个突出特点:小气道中黏液非常多,粘稠度很高,阻碍气道通畅,因而造成继发感染,以及更加严重化。目前从两个地方的病理结果都发现,在小气道清除黏液是重要研究对象。

《报告》显示死者胸腔积液量不多,淡黄色清亮液体,未见大量胸水产生,提示胸腔病变并非浆液性炎症为主。

此外,解剖见心包腔内中等量淡黄色清亮液体,心外膜轻度水肿,心肌切面呈灰红色鱼肉状。因患者临床资料显示存在冠心病、心绞痛病史,心肌及心外膜是否存在与病毒感染相关的损害表现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例消化系统损伤情况肉眼观不明显。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小肠呈节段性扩张与狭窄相间(类似串珠状),为个例或普遍表现需结合更多尸体检验情况。脾肉眼观未见明显异常,是否存在病变需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肾呈颗粒性固缩肾外观,考虑与基础疾病有关。

关于神经系统,肉眼观见脑水肿,大脑皮质轻度萎缩。结合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大,有多发性脑梗死及脑血管病后遗症,脑肉眼观未见感染特异性表现,病毒是否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有待组织病理学验证。

刘良团队在《报告》中写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年12月起,已造成中国7万余人确诊感染,2千多人死亡。截至年2月24日,全国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达3.17%,此前医院早期收治的99例COVID-19患者中,死亡11例,死亡率为11%。

由于一直缺乏系统尸体解剖提供的完整病理学资料,研究人员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器官损害等影响无法确切判断。刘良团队认为,这份尸解报告提供了直观的病变情况,或将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尸体解剖工作被认为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是查明死亡原因、分析发病机理、追溯病源的金标准。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尸体检验之前,目前与新冠肺炎死亡相关的病理检验报道有2篇,但均未进行尸体解剖。

其中一篇来自中科院院士、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教授率领的团队,他们的研究来源于新冠肺炎死者的穿刺材料的病理发现,于2月18日在国际著名医学学术期刊《柳叶刀-呼吸医学》(TheLancetRespiratoryMedicine)发表,提示新冠肺炎的病理学改变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另一篇医院肖书渊主任医师团队,他们于2月16日在预印本网站Preprint发表文章,报道了1例肺肿瘤同时并发新冠肺炎患者肺切除术后肺组织的病理检验结果,有与上述穿刺样本类似的改变。

刘良详述新冠肺炎遗体尸检经过

2月16日,武汉。在法律政策允许下,两例新冠逝者遗体医院完成,由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目前已被送检。

据参与解剖工作的法医病理学专家、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刘良介绍,他和团队成员及相关专家共同对两例逝者遗体进行解剖,每例耗时近3个小时,解剖病理已经送检,预计10天以内可以得出结论。

2月16日23时12分,刘良在个人头条账号“法医刘良”上发文详述18小时内连续尸检2例新冠肺炎遗体的经过——

2月15日21时许,刘医院院长张定宇电话,称有一个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遗体可以做解剖手术。

刘良紧急安排团队医院,等至凌晨1点多开始尸检。

首次穿防护服,不到10分钟,刘良就满头大汗,呼吸困难,眼镜护目镜朦胧一片。手术做到大半截,他出现低血糖症状,心慌头晕。

3时50分,尸检结束。

回家睡了2小时,刘良醒来和团队成员总结尸检流程上可以改善和提高的地方以及后勤保障问题,并将相关情况反馈给相关负责人。

2月16日11时许,刘良再次接到张定宇电话,又有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要进行尸检。

刘良再次紧急召集人员,医院,下午16时许尸检,18时30分结束。

刘良认为,这次尸检得以这么快进行,得益于家属的同意,同时也得益于国家卫健委高效的紧急会议,基本上是特事特办的模式,在紧急出台文件的同时,医院口头通知。

2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在武汉召开会议研究新冠肺炎病死病例尸检有关事宜,并邀请刘良作为参会专家。

刘良透露,2月16日尸检前,他们专门为逝者默哀。

据了解,由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已送检,有望寻找到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病理,给未来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据。

由遗体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送检,会有什么样的帮助?专家解读

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下,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全国第一例、第二例由遗体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2月16日完成送检。

记医院获悉,16日凌晨3时许,全国第一例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工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16日18时45分,全国第二例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工作也顺利完成。两具遗体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检。

专家表示,由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对于探索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的病理改变、疾病机制等有重大帮助,并能从根本上探究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给未来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据。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澎湃新闻法制日报中新社新华网

流程编辑:TF

1
查看完整版本: 25例新冠肺炎死亡患者临床分析因肺部黏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