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2021未来科学大奖揭晓袁国勇裴伟士
TUhjnbcbe - 2024/7/6 1:54:00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s://m.39.net/disease/a_6301691.html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9月12日上午,“中国诺奖”——未来科学大奖年获奖者名单揭晓。袁国勇、裴伟士凭借他们发现了冠状病毒(SARS-COV-1)为导致年全球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原,以及由动物到人的传染链,为人类应对MERS和COVID-19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贡献摘得“生命科学奖”;张杰因其通过调控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精确可控的超短脉冲快电子束,并将其应用于实现超高时空分辨高能电子衍射成像和激光核聚变的快点火研究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施敏因其在对金属与半导体间载流子互传的理论认知做出贡献,促成了过去50年中按“摩尔定律”速率建造的各代集成电路中如何形成欧姆和肖特基接触的关键技术取得成就,荣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生命科学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教授袁国勇和香港大学教授裴伟士的研究小组于年治疗了中国香港的第一例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并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冠状病毒(SARS-COV-1),为设计诊断和病症鉴定提供了必要信息。袁国勇对野生蝙蝠中SARS类冠状病毒的持续研究,大大扩展了我们对人畜共患病宿主、跨物种传播障碍、发病机制与疾病和诊断的认识。鉴于蝙蝠衍生的类似SARS的冠状病毒高流行率,他们的研究还预测了类似SARS的流行病可能再次出现,并强调了公共卫生防备的重要性。正如其所料,蝙蝠冠状病毒HKU4/5被认为是引起了流行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的MERS-CoV病毒的前身。

“物质科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杰,是开发利用太瓦到拍瓦激光束有效生成受控、高强度快电子束(~keV到10MeV)方法的先驱。自从发现阴极射线的一个多世纪以来,电子束在科学技术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各种电子显微镜的发展让人类可以直接观察到物质的微观结构,例如材料的晶体结构以及质子和中子中的夸克和胶子。高能电子束使微结构的精确塑造和材料特性的创新变革成为可能。

张杰院士团队研发的可精确控制的高强度快电子束为一系列其他重要的科学探索提供了可能。而他对快电子束的研究最初是为了研究惯性约束聚变(ICF)。这个过程如果实现,可以为人类提供无限的能量供应。高强度超短脉冲快电子束为ICF提供了快速点火的关键工具,张杰院士是对这一新物理过程最早探索者之一。快速点火方法将燃料点火与压缩分开,使这两个过程可以独立优化,同时避免不稳定性。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得者阳明交通大学电子工程学系暨电子研究所终身讲座教授施敏,对跨金属/半导体(金/半)载流子的传输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基础性和开创性的贡献。这不仅奠定了欧姆和肖特基接触的科学理论基础,并且开启了制造近代半导体器件的可扩展途径。未来,它们将被广泛运用于计算、通信、传感、控制、成像和记忆芯片电路的制造,对人类生活和文明有巨大贡献。

施敏教授还撰写了具有传奇色彩的研究专著《半导体器件物理学》。这是一本全球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研究人员“必学”之书,一直被研究生院教师和学生以及整个电子与光子行业的工程师使用和引用。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年,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每个奖项奖金约万人民币。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24位获奖者,获得了科学和社会领域的广泛认可。他们均是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极具成就的科学家。

据悉,11月16-21日将举行未来科学大奖周,以未来科学艺术展的开幕式拉开大奖周序幕,希望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让大众体验和感受科学创新与艺术创作的魅力。同时,大奖周还将与知名高校合作举办获奖人学术报告会,以及15场涵盖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天文、数学、化学与化学材料等领域的科学峰会,将邀请60位世界知名科学家分享前沿科学成果,共同探讨学术创新。(经济日报记者郭静原)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1未来科学大奖揭晓袁国勇裴伟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