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不说不知道,说了吓一跳抑郁症可能是一种肠
TUhjnbcbe - 2024/6/29 16:34:00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好吗 https://m.39.net/pf/a_5153467.html

你以为是你的大脑控制你的身体?其实,有一些身体部位也可以反过来“控制”你的大脑,影响你的情绪。比如说,你的肠道。

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菌-脑-肠轴”功能失常很可能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更神奇的是,临床实验发现,通过益生菌、益生元、健康饮食以及粪便菌群移植等方式对一些抑郁症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行调节,“菌-肠-脑轴”功能有所改善后,其抑郁症状明显减轻,加快了康复速度。

这很可能颠覆了绝大部分人的认知:抑郁症不是与心理和大脑相关的疾病吗,怎么会跟我们的肠道有这么大的关系?“菌-肠-脑轴”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01、肠道会影响我们的大脑

一般大众、甚至很多临床医生都只从大脑和心理异常去理解抑郁症,而忽视了抑郁患者的其他躯体症状,尤其是消化道问题。

我有一名朋友是消化道疾病专家,在一次交谈中他感慨:“何主任,有时候我一天坐诊下来,发现有接近40%的病人得的其实是你们科室的疾病,应该去看心理科!”

确实,抑郁症与消化系统疾病具有极高的共病性,甚至可能完全重合。例如,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50%~60%以上伴有抑郁或者焦虑症状;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21.6%会出现抑郁,31.5%出现焦虑;在其他功能性肠病和胃肠病中,患者的抑郁风险也明显升高。

所以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者注意到“肠脑功能异常”可能是抑郁症的另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

什么叫“肠脑”?很多人对这个概念很陌生。人体的肠道就是用来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吗?如果你这样想的话,就未免太小看自己的肠道了。

我们的肠道具有自己的神经系统(ENS),可以不完全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对外界信号作出独立的反应。所以,哺乳动物的肠道也被称为“肠脑”。

抑郁症患者往往存在肠脑功能异常,如食欲障碍、代谢异常、功能性胃肠病和肠道微生物异常。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肠-脑轴”或“脑-肠轴”指的就是哺乳动物的大脑和胃肠道间存在着双向信号交流网络。在这条轴里,神经系统、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免疫系统等途径把大脑和肠脑联系了起来。

比如,心理应激或相关疾病可以引起大脑功能的异常,然后通过“脑-肠轴”效应,影响肠道功能,患者可表现出消化道症状,这是自上而下、从脑到肠的影响。有一些考试焦虑症的学生,一到考试前夕就肚子疼、腹泻,很可能就是“脑-肠轴”效应在作祟。

而反过来,肠脑的变化也可通过“肠-脑轴”效应令大脑某些功能出现异常,进而导致一些情绪症状。这是自下而上、从肠到脑的影响。

而且,这两个路径是可以互相循环、互相加强的。比如,当大脑对肠脑产生了负面影响后,肠脑的功能失调又会反过来加重大脑的异常,两者恶性循环;又或者,当肠道功能得到改善,并对大脑产生了积极影响后,大脑的改善又会反过来令肠道功能进一步得到改善,两者进入良性循环。

所以,“肠-脑轴”是未来神经科学发展的新方向之一,针对肠道微生物来治疗心理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可能是未来神经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02、破坏肠道菌群会增加抑郁风险

既然肠脑那么重要,那它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到底是肠脑里面的什么东西对我们的大脑和情绪发挥了作用呢?

肠脑其实是一个微生物器官,肠道内细胞的90%至95%为微生物(细菌、古细菌、真菌、病毒和一些原生动物)。肠道的代谢、免疫和信号传递等主要功能均与微生物有关。

换言之,科学家发现,肠道微生物可通过“肠-脑轴”来影响宿主的大脑、心理和行为,在心理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实验发现,抑郁症患者与健康群体的粪便菌群存在很大差异,前者的菌群多样性和丰度有所下降,其中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含量增高,而厚壁菌门含量降低。不过,在不同实验中,具体的差异部分也有所不同。

还有,有学者把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人的粪便菌群分别移植到无菌(没有肠道微生物)小鼠体内,发现接受抑郁症患者粪便菌群的小鼠出现快感缺失、焦虑样行为增加,其表现与提供了菌群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一致。

学者认为,这些研究显示,抑郁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异常可通过其粪便菌群传递给其他个体,进一步提示个体的心理状态受肠道菌群调控。

学者们再往深一步想:在自然条件下,子代也会获得与亲代相似的肠道微生物。那么,抑郁的遗传效应可能是由于遗传获得了亲代抑郁易感的肠道微生物而引起;又或者说,这是所谓的“抑郁症遗传因素”之一。

因此,肠道菌群和微生物对个人心身健康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突出它们的重要性,有学者便提出了文章开头所说的“菌-肠-脑轴”。

那哪些外部因素可以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很多人自然会想到平时肚子不舒服的原因。比如食用了腐败的、刺激性、或过敏性的食物,又或者受凉、水土不服等。

其实,长期、过多地食用精加工食品,或大量饱和脂肪酸、糖和添加剂,也会破坏肠道菌群。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抗生素也会对肠道菌群造成破坏。大规模人群研究发现,抗感染治疗中使用的抗生素会明显增加个体罹患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风险。而且,该风险与抗生素使用的剂量和时间呈正相关。

除此之外,心理应激、尤其是慢性应激也会使原本健康的肠道菌群趋近于抑郁症患者的菌群结构,进而引起菌-肠-脑轴功能失调。这很可能是应激事件导致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而且,上述这几项不良因素虽然常常出现,甚至同时出现,改变了人们的肠道菌群结构,不断增加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却又往往因为人们缺乏“菌-肠-脑轴”的知识而被忽略。

03、改善肠道菌群缓解抑郁症状

目前,已证明有效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的方法主要有服用益生菌、食用益生元、健康饮食和粪便菌群移植这4种。

服用益生菌是指足量服用能对机体产生有益影响的、活的微生物,改善“菌-肠-脑轴”功能。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均发现,补充益生菌可减轻抑郁症状,显著地减轻心理压力,甚至能达到与传统治疗相似的效果,也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

因此,有研究者把这种能够改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益生菌称为“益心菌”,这个形容十分贴切。

而益生元是指食用后能促进肠道有益细菌生长的营养或食物成分。可以把“益生元”理解为肠道益生菌的食物。

研究者发现,补充益生元能够促进有益菌生长,重建肠道微生物平衡,并进一步产生类似于服用了“益心菌”后的行为和认知改善效果。目前,研究得较多的益生元主要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和-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

而健康饮食主要指饮食结构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和发酵食品(酸奶、奶酪、酸豆汁等等);而含有较少的精制碳水化合物、饱和脂肪酸、糖和添加剂(防腐剂、乳化剂、调味剂、着色剂等)的食物。

这相当于临床中的“营养疗法”,不但可重塑肠道菌群平衡,通过菌-肠-脑轴促进行为和认知改善;还可以缓解精神科药物可能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增加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粪便菌群移植指将健康个人的粪便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整体替换患者原有的菌群。目前,国内外已经有研究者尝试通过移植健康人的粪便菌群,来治疗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疾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前我就简单分享过一个国外的真实案例,澳大利亚有一名29岁的女性双相障碍患者,曾因10次抑郁、躁狂及精神病学症状入院治疗,经过相当多的药物治疗,疗效都不理想。

后来,医生建议她接受粪菌移植的方法(粪菌来自其丈夫,他无精神疾病史且体型苗条)。这个患者接受了9次粪菌移植治疗后,再无出现抑郁症状和躁狂症状,且体重下降了33公斤。

当然,这么神奇、快速的案例其实非常罕见,大多进行了粪便菌群移植的抑郁症患者只是令抑郁症状有一定的改善。

其实,除了上述4种直接改善肠道菌群的方法外,传统的抗抑郁药物治疗也能间接对肠道菌群发挥积极作用。

第一个抗抑郁药物“异烟肼”,最初就是用来治疗结合分枝杆菌感染的;第一代抗抑郁药物TCA,也能抑制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

目前常用的SSRIs类抗抑郁药,能够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生长;甚至最新的抗抑郁药氯胺酮,也能抑制一些葡萄球菌、肠球菌等的增殖。

这再次证明,抗抑郁药物在人体体内发挥的作用是极其复杂的,其不但可以调节神经递质浓度,还可能间接调节肠道微生物结构,通过“菌-肠-脑轴”效应缓解抑郁症状。

04、如何利用“菌-肠-脑轴”加快康复?

“菌-肠-脑轴”功能失调是影响抑郁症进程的病理心理因素之一,可增加个体罹患抑郁症的风险,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说明,抑郁症并不是单纯的心理疾病或脑疾病,而是一个心身疾病。

了解了“菌-肠-脑轴”的作用和主要机制之后,抑郁症患者、家属群体应如何正确地利用这个效应加快康复?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菌-肠-脑轴”效应并不是导致抑郁症的最初根源,而是中间环节,不能只靠改善肠道菌群治愈抑郁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面说了,抑郁症更应该被看作是一种“心身疾病”,在疾病的发展进程中,既有心理因素,也有生物学因素。只不过对于每个个体而言,不同的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突显出来的顺序也不同。

但基于我们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大量临床实践,我认为绝大部分抑郁症的根源是心理社会因素,是叠加性的心理创伤,又或者理解为心理应激,而且是长期的、慢性的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对于人体的作用机制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可导致情绪波动、认知扭曲等心理活动异常,也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大脑海马体积缩小、神经递质浓度改变、大脑炎性改变、免疫功能失调等生物学层面的变化。而这些结果相互之间又会发生关联、互相影响,共同成为抑郁症的中间环节,加速抑郁症的发生发展。

也就是说,心理应激虽然是最初根源,但它会和它引起的各种生物学层面的变化一起形成恶性循环,逐渐令个体表现出抑郁症症状。

那么反过来,不管抑郁症的治疗从哪个方面切入,是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运动疗法、还是营养疗法,只要令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有所缓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这个恶性循环,令抑郁情绪有所缓解,并可能带动其它因素也发生积极的变化。

我们的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TPTIH)心理干预针对心理创伤进行精准化干预,进而引起心身的多层面的积极变化,是更高效的、更接近疾病根源的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康复方法。

所以,抑郁症患者、家属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要把康复的希望都寄望于某一种方法上。单靠服用益生菌、食用益生元或者健康饮食就治愈了抑郁症?不能说临床上没有,但极其罕见,大家不能寄望于此。

第二,对于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而言,可在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持续改善、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合理运动的基础上,考虑借鉴“菌-肠-脑轴”的研究发现和相关产品,加快康复。

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的改善就不用说了,我反复强调父母必须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有智慧的父母能逐渐修复患者的大部分心理创伤,这相当于在疾病的根源上发挥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而“菌-肠-脑轴”的相关专业治疗,目前国内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并不多。如果父母能找到专业的肠道菌群治疗资源,那当然最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作为辅助疗法。

如果找不到,父母可以以身作则,健康饮食,加强锻炼,再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前提下,引导患者也一起改善饮食结构。

以我个人成功逆转“2型糖尿病”的亲身经历来说,简单而言,健康饮食可以总结为远离或尽量少吃“GPS”(G即谷物,包括米面制品;P是土豆等薯类;S是含糖高的食物、甜食)这有助于肠道菌群的平衡,多吃蔬菜、优质蛋白质(肉蛋奶),并控制食物摄入量,并加上适量运动。再次推荐大家阅读《谷物大脑》一书,可根据书中的理论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调整饮食结构。

希望抑郁症患者、家属对“菌-肠-脑轴”有所了解后,能重新正视健康饮食对于我们心身的积极作用,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多管齐下,加快抑郁症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抑郁症研究的发展和趋势——从菌-肠-脑轴看抑郁症,梁姗等,年

2.脑-肠-微生物轴与抑郁症研究进展,王婧颖等,年

3.人体肠道微生物群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王白鸽等,年

4.脑-肠轴与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单柏溪等,年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说不知道,说了吓一跳抑郁症可能是一种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