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场新冠病毒带来的肆虐全球的疫情,悄然改变人类生活,也为医学界带来了全新的思考与挑战。其实,长期以来,肺炎都是引起全球健康相关生命损失的首位疾病,也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杀手。肺炎中重症者病死率高、诊治难度大,而我国肺炎诊疗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进一步影响疾病的预后和转归。
既往研究显示,我国肺炎病原学分布与国外有较大差异,因此,明晰中国人群的病原学特征是恰当经验性治疗的重要前提。“研究肺炎的临床特点,提出重症患者的预警模型,才能做到早期干预;优化临床实践,才能改善预后,减少病原体耐药,延缓日益严峻的耐药形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主委、上海交通大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带领团队对社区获得性、医院获得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展开了全面研究,相关成果荣获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瞿介明团队开展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危险分层、合并症相关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并牵头制定防治专家意见,为提高全球医务工作者临床诊断并优化救治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指导意见。
在疫情暴发初期,这支呼吸科团队便第一时间、多维度投身于新冠病毒的研究中。《柳叶刀》杂志刊登了该医院99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为样本的临床治疗和流行病学研究,报道了新冠肺炎的临床特点,提出“新冠肺炎感染呈聚集性起病,更易感染有合并症的老年男性,可以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及早发现并及时诊断、治疗危重病例,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全球最早发表的新冠肺炎文章之一,更是首次系统性评价了年龄对新冠肺炎患者疾病结局和预后的影响。
瞿介明介绍,新冠病毒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系统中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发挥作用,而许多种类的高血压药物正是通过该系统发挥降压作用。高血压药物对新冠合并高
血压患者的预后及病情是否有影响?针对这一全球医务工作者和学者关心的问题,团队通过收集多中心新冠肺炎病例,首次分析并系统比较了不同严重程度的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合并症、相关重要检查指标差异。研究发现,气促在危重症患者中更为常见(达70.3%),危重症患者的肌钙蛋白等各项指标高于普通型患者;同时发现,合并高血压的新冠肺炎患者中,危重症组中高血压患者比例高于普通型患者组(35.7%vs20.7%),首次提出降压药物的使用可能对疾病预后有一定影响,为合并高血压的新冠肺炎患者提供治疗新思路。该研究成果也发表在呼吸领域顶级期刊《美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杂志》。
众所周知,核酸检测、CT报告是筛查新冠肺炎的最有效方式。比起以客观数值为定论的“金标准”核酸检测,CT影像学表现对医护人员的读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瞿介明团队通过动态分析新冠肺炎患者病程中从发病到进展为最严重程度,再到基本恢复正常的影像学的动态变化,发现了新冠肺炎影像学特点及变化规律,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研究发现,分布于中、下叶,肺外带或胸膜下的小斑片磨玻璃阴影需高度警惕为新冠肺炎。与普通型相比,重症及危重症组患者多肺叶浸润的比例更高。同时,团队首次提出危重症患者胸腔积液比例更高(18%vs3.1%)。这些发现,都为新冠影像学方面的诊断、危险分层及临床转归预测带来重要指导。
抗疫以来,上海的“网底”不断加固,目前家发热门诊与家哨点诊室密织了监测网络,“六不出”确保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一个不漏。去年5月,发热门诊的“上海方案”获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推荐,向全国推广学习,而上海最早的升级版发热门诊“样板间”,医院建立起来的。
不止在上海,每个地区、医院的发热门诊几乎都是接触新冠肺炎及疑似病例最多的地方。如何能早期及时发现病例,是发热门诊医务人员最重视和关心的问题。为此,瞿介明团队对上海市25家医院发热门急诊的名就诊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有流行病暴露史、乏力症状、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低于正常值、肺部有磨玻璃影表现和双侧肺累及等特点,可作为早期识别新冠肺炎的关键指示因子,从而为发热门急诊早期甄别新冠患者提供了策略。该研究成果也在《柳叶刀》子刊发表。
基于及时、充分的研究,项目组牵头制定了《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专家意见》等指南及专家共识5部,出版著作3部,其中英文版《COVID-19:THEESSENTIALSOFPREVENTIONANDTREATMENT》是爱思唯尔出版社在新冠肺炎防治领域第一部由中国学者出版的专著。《柳叶刀》同期述评高度评价团队的研究成果是新冠疫情早期最大规模的临床治疗数据分析。
除此之外,瞿介明团队在疫情初期便倡导推动“阻击新冠,权威在线”系列讲座,推广基于团队临床研究成果的新冠肺炎诊治经验,并参与中英、中欧、中巴等32场线上国际研讨,与全球分享中国经验。除了针对新冠肺炎的研究,项目组还通过一系列研究明确了中国肺炎的病原学特征、致病机理、危险分层、诊治误区等,有效指导我国肺炎的规范化诊治,使患者获益;其研究成果在实施和应用推广过程中,提升中国学术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栏目主编:黄海华文字编辑:黄海华题图来源:上观图编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黄杨子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