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11日起,国家卫健委因疫情还在爆发期间,暂称其为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则将其命名为Novelcoronavirus(既“新型冠状病毒”),缩写为-nCoV。由于这一病毒初次爆发疫区在武汉,因此也常被称为武汉冠状病毒(Wuhancoronavirus)、中国冠状病毒(Chinacoronavirus)等。由病毒导致的病毒性肺炎疫情则俗称为武汉肺炎(Wuhanpneumonia)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Coronavirus–InfectedPneumonia,NCIP)。
新型冠状病毒xuanratu病毒学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具有包膜的、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60-nm,属于网巢病毒目冠状病毒科乙型冠状病毒属。此病毒每组基因组长度约个核苷酸左右,其基因序列显示与中华菊头蝠中发现的冠状病毒相似,例如MERS-CoV或SARS-CoV。武汉冠状病毒与SARS-CoV同属于冠状病毒谱系B(BetacoronavirusLineageB,Sarbecovirus)。
年1月2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离出第一株新型冠状病毒。在生物体外培养的状况下培养期约需6天。由中国疾控中心领衔的一项基因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于已有的类SARS病毒变种(序列:bat-SL-CoVZC45,MG.1)有86%的相似性。其他研究则进一步对比了其余同属的病毒基因,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及类SARS病毒变种共享源头为HKU9-1。基于NankaiCDS编码区的一项初步研究也显示,新型冠状病毒倾向于和SARS同源于中华菊头蝠。另一项研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和类SARS的CoVZC45及CoVZXC21可以达到89%的序列同一性,后两者的基因都采集自浙江舟山,无除中华菊头蝠外的来源。通过观察,13个新型冠状病毒样本中有9种基因分型,集中存在可变翻译。
新型冠状病毒分离株Wuhan-Hu-1基因图pu一项未发表的研究利用了新型冠状病毒WIV04的基因序列与另一类SARS变种RaTG13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相似度有96%。作者利用RaTG13和ZC45为对照组,基本确认新型冠状病毒同SARS一样利用自己RBD的S1蛋白与人体ACE2进行结合。在对其他冠状病毒的对比中,新型冠状病毒的RBD被认为介于无法和ACE2受体结合的HKU3-4和自由结合能最强的rSHC之间,但弱于SARS-CoV。
根据现有认知,病毒具有热敏感性,暴露在紫外线下或处于56℃高温环境下30分钟可达到灭活效果。同时,利用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动物为中介传染给人类,且具有人传人的能力。目前流行病学研究认为,包括呼吸道飞沫、皮肤接触或直接接触带有病毒的分泌物进行传播。新型冠状病毒被证明尽管和SARS-CoV的基因只有79%的相似度,它可以借由人类的ACE2作为受体结合,通过呼吸道上皮细胞进入肺部进行复制过程,且主要作用对象也是与SARS相同的T淋巴细胞。然而有研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对ACE2受体的作用过程与SARS有一定差异,它的RBD中有关键性氨基酸残基是可变的。
流行病学
目前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认识受疫情变化影响,无完全确切的认知。根据中国卫健委1月27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被认为对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有研究指出,病毒感染途径为侵入人体呼吸道上皮细胞。现有认知为新型冠状病毒仅需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被发现,且拥有传染能力。
疫情开始初期,病毒传播源被认定为武汉的海鲜市场,但后续有研究根据疫情进展质疑了这一说法,认为武汉海鲜市场并非唯一的暴露源。目前一般认为新型冠状病毒与蝙蝠冠状病毒同源,但病毒传播的中间宿主尚未确认,有研究认为水貂可能扮演中间宿主的角色。另有研究表示,由于现有同一性最高的蝙蝠冠状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也无超过90%的序列重合度,因此现今所认知的蝙蝠冠状病毒应当不是新型冠状病毒的直接祖先。
有研究显示,病毒早在年12月即出现人传人的迹象,后有临床病例研究显示,因染色体和性激素对先天免疫系统的影响,女性相比男性在相同环境下感染人数可能会更少。
在目前认知中,新型冠状病毒相比于SARS病毒所引发的临床症状一般更轻微但传播性更强,且潜伏期可能极具有传播力。在更新的研究中发现,二代、三代病毒携带者的潜伏周期平均更长,且从出现症状至入院的时间经观察比早期的患者更长,研究者认为在患病早期确诊病患并进行隔离治疗会更加困难。研究指出,病毒潜伏期平均为5.2天,且每7.4天感染者就会翻倍。尽管对初期41例病例的研究指出有15%的致死率,疫情经扩散后现有临床病例显示新型冠状病毒的致死率小于SARS病毒的10%-20%和MERS病毒的35%。
临床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出现的冠状病毒变种,因此现今的临床研究是初步性的。病毒潜伏期平均大约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大多数患者表现以下呼吸道症状为主,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四肢乏力、干咳等症状,其他表现包含痰咳、头痛、咳血,或腹泻等等。有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在一周后恢复,还有部分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病毒感染严重后,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包含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症休克、代谢性酸中毒、急性心肌损伤,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
预防措施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无疫苗或特效药,多机构广泛认为应重点采取主动预防措施,避免接触病毒。预防方式包含确实执行手部卫生,且避免在未洗手的状况下接触口、鼻、眼等部位。避免前往疫区或与患病者密切接触,并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出现病征者,应确实配戴口罩,并进行妥善隔离。
诊疗手段
现今对病毒无有效抗病毒治疗方式,护理主要为通过维持病人体征平稳间接促进病患自我产生抗体。年1月26日,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团队列出30种可能对病毒有效的药物,其中包括蛋白酶抑制剂因地那韦、沙奎那韦、洛匹那韦等抗病毒药物。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也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疗程约3-5天。
有新的病例报告称,及时利用抗生素预防进一步感染对免疫能力低下的患者有积极作用,加强免疫支持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率。报告建议,对重症病人可利用静脉内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并使用类固醇来缩短治疗时间。
一种新型实验性广谱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英语:Remdesivir)被认为可以有效抑制呼吸道上皮细胞中SARS和MERS病毒的复制。据年的一项研究显示,Remdesivir和干扰素IFNb1-b的联合用药对MERS有显著疗效。尽管这一药物还在针对埃博拉病毒的三期临床试验中,有猜测认为它是现今对新型冠状病毒最理想的药物。
相关资料来自维基百科,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