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闪光的青春北医女护士张洁笔下的援鄂故 [复制链接]

1#

FYXY

愿你以梦为马莫负韶华张洁,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届护理专业毕业生,现就医院肾内科。新冠肺炎爆发以后,前往武汉,对口支援华中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新冠肺炎护理——

“俯卧位通气北医三院方案”出炉

.3.1俯卧位通气,是指将患者置于俯卧位,以使下垂不张区域肺扩张,改善通气血流比值,提高氧合指数,从而促进肺恢复的一种治疗方式。作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支持治疗手段之一,已广泛得到认可。目前,逐步应用于重型新冠肺炎的患者救治中。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如何让病人更易理解,操作配合.....这些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组里队员讨论研究,在参考了大量文献和指南后,我们用最短的时间高效地完成了题为“趴着比躺着更好,俯卧位通气”的宣传海报。内容涉及“什么是俯卧位通气”“它的优势是什么”“如何正确操作”。为了便于熟知和记忆,编了一个顺口溜,并配以插图。上午,在完成基础治疗和护理后,我们带着精心准备的宣教资料,到床旁,测量操作前的生命体征,现场指导患者如何舒适正确的摆放体位,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告诉他们这个操作的目的和优势,叔叔阿姨积极主动询问问题,一再向我们求证姿势是否正确。因为宣传资料有限,他们用手机拍下来,说没事多看看,多学习一下。一个小时以后,巡视病房时,一个阿姨还在坚持做。我说“阿姨,不舒服时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会儿”。阿姨说“你们的指导对我们有帮助,我还能坚持”并竖起了大拇指!那一刻,我真正觉得“优质护理”的真正意义,让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体会到专业性,以专业的角度切实为患者提供服务。希望,我们能用专业和技术,医护配合,早日打赢这场战斗!

49床爷爷和50床奶奶的爱情故事

上组班的时候,一位爷爷按铃了,我立马过去,他说“姑娘,能帮我给我老伴儿送去肥皂和脸盆吗?”我一脸惊讶地问“爷爷,您老伴儿也住院吗?”原来,他的老伴儿就住在旁边的病室。我帮爷爷把东西送了过去。今天上班,巡视病房的时候发现,有病人转出后,他们夫妻俩住在了一个病房,爷爷是49床,奶奶在50床。奶奶的病情较前稍有变化,需要无创呼吸机辅助支持。我上前问奶奶“您还觉得憋气,不舒服吗?”奶奶摇摇头。我跟她说,“您放松,要用鼻子呼吸,不要张嘴,容易肚胀,会不舒服”。奶奶可能没太听清,爷爷走到奶奶身边,贴着奶奶的耳边慢慢转述,手轻轻拍拍奶奶的肩膀,安慰她。中午同事们在发饭,我在一个一个提醒病人们中午所服用的药。一进屋,还没等我开口,爷爷在帮奶奶摆药,我把她的无创呼吸机取下后,爷爷协助更换鼻导管吸氧,仔细检查了鼻导管带的合不合适,导管勒不勒奶奶的耳廓。双手摸了摸盒饭的温度,又倒了一杯水放在旁边。把床头桌摆好,饭放好才回到自己的床边开始吃饭。我跟爷爷说“爷爷,您对奶奶真好”。爷爷说:“以前都是她在照顾我,现在换我好好照顾她了”。“爷爷,您照顾奶奶,也要顾好自己。您们俩一起健健康康回家!”“姑娘,谢谢你。你们真的太辛苦了,一定要注意身体”。不打扰她们吃饭说话,鼻子酸酸的,我点了点头就从病房出来了。看到两位老人在疾病面前,相互鼓励,互相加油打气,心生敬佩!就像《霍乱时期的爱情》里说的那样: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爱;灾难中的爱情,更加伟大而高尚。这就是“人可以被隔离,但爱从不行”吧。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愿爷爷奶奶一定要加油,好好配合治疗,好好吃饭,提高免疫力,早日康复出院!

特殊的生日,深刻的记忆

早上醒来边收拾消*屋子边收看新闻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