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冬为啥雪少啥时候下雪气象局权威解答来了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http://www.pfzhiliao.com/

辽报君说

这个冬季,东北的小伙伴们仿佛过了一个假冬天。

眼瞅着春节了,一点下雪的迹象都没有。

那么,今冬为啥雪少?啥时候能下雪?请看权威解答↓↓↓

老话说,

三九四九冰上走,

说的是这个时候,

正是咱们东北嘎嘎冷的时候。

然而,小伙伴们发现,

今年的冬天很暖和不说,

雪都少的可怜,

感觉生活在了一个假东北!

那么,

到底为啥气温这么高?

什么时候才能下雪呢?

1月24日,

辽宁省气象工作会议召开,

辽报君给大家伙儿找到了答案。

这样的情况还得从去年说起,

辽宁省在去年汛期,

受到4个台风影响,为历年最多,

先后出现7次暴雨、大暴雨过程,

8月初全省气温异常偏高,

35个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今冬降雪少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辽宁省气象局局长王邦中表示,去年夏季出现的高温有一个大的背景就是全球变暖,在这个背景下,很多的极端天气现象就会出现。

对于目前温度偏高降水少的情况,王邦中解释第一个原因也是由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去年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而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东北就会出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的情况。”针对天气异常现象,省气象局的专家也正在进行气象分析和预判,目前来看2月初会有降雪过程,但是具体规模和范围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相关新闻

春运期间我省降水偏少气温偏高

辽宁省气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以来气温显著偏高、降水异常偏少。预计春运期间(1月21日至3月1日)全省平均气温偏高1.0至1.5℃,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大连、丹东地区略偏多。春节前全省有一次大风降温天气,但仍无明显降雪。

1月1至23日,全省平均气温-7.4℃,较常年同期(-9.9℃)偏高2.5℃。1月1至23日,全省平均降水量仅0.1毫米,较常年同期(3.9毫米)偏少97%,为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

预计年春运期间(1月21日至3月1日),全省降水量为6.2至6.9毫米,较常年同期(7.7毫米)偏少1至2成。其中,大连、丹东地区偏多1至2成,其他地区偏少1至2成。主要有1次降雪过程,预计2月15至16日全省大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

在气温方面,春运期间全省平均气温为-5.5至-5.0℃,较常年同期(-6.5℃)偏高1.0至1.5℃。

另外,

今冬气温偏高,

降水偏少,

流感患者人数激增。

那么,

什么是流感?

怎么应对?

流感防控科普

流感的全称为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全年都可发病,可在秋、冬季出现周期性流行甚至大流行。流感多数起病急,症状较轻,呈自限性,部分病例可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如何预防?

1、接种疫苗是最有基本的预防措施

2、经常使用洗手液(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避免前往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4、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5、多喝水;

6、尽量避免与发热、有流感样症状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直接接触;

7、养成并保持睡眠充足、膳食合理和科学锻炼身体等良好习惯,睡眠不足会对你的免疫系统造成负面影响,让你在流感病毒面前不堪一击;

流感和普通感冒区别?

普通感冒一般起病较慢,发热通常为低热,咳嗽、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而头痛、肌肉酸痛、疲乏等全身中毒症状较轻,且没有传染性或传染性很低;流感则通常起病急,体温常超过39℃,全身症状较重,并且可传播给周围人群,甚至在短时期内形成流行,抗治疗无效。

流感的高危人群?

65岁以上老年人、孕妇、小于5岁的儿童尤其是小于2岁的幼儿;医务工作等卫生保健人员;患有慢性心、肝、肾、呼吸、血液、神经、代谢(糖尿病)等疾病者。

流感如何传播?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得了流感会如何?

发热、畏寒、乏力、头痛、全身酸痛,体温可达39℃-40℃,可有咽喉痛、鼻塞、流涕等。大多数患者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家人得了流感,我们应该怎么办?

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相互接触,尤其是家中有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时。当家长带有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来源:辽沈晚报

新媒体编辑:张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