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新冠疫情于年12月暴发,已经三年过去了。
在这三年里,人世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悲欢离合,而在新冠病*的世界里,“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快、之刺激,也远远超出了常人想象。
截至目前,全世界因新冠致死的人数已超过万;而在新冠病*的世界里,从最初的原始*株,到阿尔法、德尔塔、卡帕,再到近一年来主宰两个世界的奥密克戎,病*也在进行着迅速的演化,其中,单奥密克戎的突变就多达多种[1],包括最初的BA.1,到后来的BA.2.12.1、BA.2.75.2,再到BQ.1.1和XBB,等等。
奥密克戎支系里的子系变异情况[1]奥密克戎的不断突变虽然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多分支,但几乎所有分支都出现了同样的演化趋势:*性减弱、传染性增强。这在生物学上叫做趋同进化——因为疫苗、人体自然免疫力的共同作用,只有降低*性、增强传染性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优势,这是人类社会及自然界对奥密克戎做出的选择。
从最原始的*株到奥密克戎,新冠病*的致死率降低了多少呢?
根据WHO总干事谭塞德在11月上旬给出的数据:今年2月,全球每周与新冠病*有关的死亡人数超过7.5万人;而经过了9个月之后,至11月初,全球死亡人数已经下降到了人,下降比例近90%。
美国CDC公布的数据,也印证了谭塞德的观点。
由下表的曲线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从去年10月到11月期间,病*从德尔塔变异为奥密克戎开始,美国的新冠致死人数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CDC发布的新冠致死人数变化曲线[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呢?
因为强烈的*性和致死性导致的最终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要么和宿主共同死亡,要么因为人类的严防死守而不得不消亡。唯有降低*性,给宿主予活路,才能提升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降低*性这种演化趋势不是病*的主动意愿,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新冠病*之所以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如此巨大的伤害,是因为从最初的*株到德尔塔*株,具有强烈的“嗜肺性”,一旦感染,会对宿主的肺部造成巨大的损伤。
下图是来自一名新冠患者的肺部照片:
图a右肺仅重克,并显示弥漫性实变;图b肉眼可见的灰白色实变的斑片状区域。[3]
很多患者因为病*强大的破坏力,最终死于新冠引起的肺炎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这也是“新冠肺炎”这个名称的由来。
然而随着新冠病*的变异,其对于宿主的“伤害”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数据都已证明,奥密克戎的变异体,从“嗜肺”逐渐转为“嗜上呼吸道”。
奥密克戎在肺中复制能力明显降低到目前为止,奥密克戎的*株变体已经很少会导致肺炎及肺损伤,且感染后出现重症的概率也明显降低了。
而奥密克戎的病征,也从最初的新冠肺炎,转变为了更类似于“流感”的症状。
图源vejtha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