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从浙江大医院之江院区的隔离病房走出,36岁的陈华(化名)用了42天。经历了与新冠病*迎面遭遇,带着ECMO苦苦戮战,最后摆脱死神,此时的他尚有劫后余生的余悸,红色外套映衬下,脸上笑容一闪而过。他转身向朝夕相处的医护人员挥手告别,人生重回正轨指日可待。
与陈华几乎同时出院的,还有一位从隔离病房走出的80岁老人陈阿太。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阿太,求生意志顽强,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下,顺利脱下支持了12天的ECMO,踏上了回宁波的归途。病房内,2位接受肺移植的老年新冠肺炎患者也已经顺利摆脱ECMO,正在康复中。
这一老一少两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历尽病痛康复出院,在ECMO患者脱机率极低的救治中,几乎算得上是“幸运儿”甚至“奇迹”,但幸运和奇迹的背后,是之江院区的隔离重症监护室内,近2个月来每天如惊涛骇浪一般承受着病*一次次对患者发起的冲击,而医护人员用团结务实、细之又细的“浙一精神”,不计得失不计代价一次次与病*决战,凭借技术与实力,最终取得胜利。
昨日,浙大一院*委书记梁廷波在MDT会诊时鼓励大家:守护患者的生命,我们积累了大量治疗经验,可以说是国际样板,我们的浙一诊疗方案,有效!值得推广!
今天,我们选取陈华与陈阿太的救治经历,向医护人员致敬,向奋战在一线的所有人表示感谢!
今年的春节,绝对是陈华36年人生经历中最离奇、最曲折的。
家住湖北孝感的他和妻子计划春节出境游,没想到回程几次改签空降杭州,包括陈华夫妻在内的全机人员被集中隔离观察。更没想到自己如中奖一般感染了新冠病*,一度生命垂危。
DAY1:我怎么会感染的?
陈华至今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到底是怎么中招的?按照医生的推测,他是湖北人,很可能在武汉出发时就已遭遇病*。也正因如此,印证了医生们后来的发现,一代病人体内病**力更强,对肺部等器官的攻击更为严重。
那时,杭州已执行疫情一级响应,陈华和同行者乘坐的飞机,一落地即被隔离。没两天,妻子医院就诊。1月27日,他也开始低烧,“连续测了几次病*核酸都是阴性,我当时还抱有侥幸自己可能没事。”陈华说,2月2日,高烧39℃的他,终于确诊。
“咳嗽、没力气、气喘,只能走几米路,就走不动了。”2月3日,由于病情进展迅速,医院转院至浙大一院之江院区。
DAY4:36岁我进了ICU
陈华从来没想过,自己年纪轻轻会进了ICU。
“在普通病房头几天人稍微有点不舒服,突然有一天医生跟我说,我要进ICU了。”陈华内心没有很大的波澜,拿出手机给同样确诊的妻子发了条信息:“我要进ICU了。”后来医生才告诉他,当时他肺部多发病灶,氧合指数持续下降,病情进展迅速,救治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需要提前干预。
有医生比喻,最初,新冠肺炎的低氧患者就像一个人往悬崖上走,路一直是平的,向前走的时候他看不到悬崖,医生可能也没看到。等医生反应过来,他一只脚已经掉下去了。幸运的是,陈华碰到的浙大一院团队,早已看到祸起青萍之末,及时“悬崖勒马”。
病*没有因为陈华年轻健壮的身体而放弃疯狂进攻。从CT片上,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的肺部影响像动画片一样,眼看CT片几乎白茫茫一片,病*不断攻击肺部,原本像气球一样张弛有度的肺,此时像泄气了一样,造成极其危重的成人呼吸窘迫症。
DAY6:插管、ECMO,终极治疗都上了
进了ICU,因为呼吸异常困难,人也没有力气,陈华和妻子的日常“电话煲”中断了。
高流量氧疗两天,陈华没有好转,氧合指数低于。这意味着,吸氧无效,他的肺已经走向衰竭,陈华出现了呼吸窘迫综合征。
“他这么年轻,一定要想尽办法救回来!”医院*委书记梁廷波教授与专家团队会诊,陈华成了“焦点人物”。2月8日,气管插管治疗。
“要